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小說] 砂之器
作者:松本清張
類型:社會派推理
年代:1960
這一篇的心得很難寫,而且會寫得很長
或許有些人會想「因為這是經典小說,心得很難寫是正常的」
我認為這樣說不大精準
因為這是一本經典小說,所以我以恭敬的心情去閱讀它
閱畢,某方面感到失望,卻又發現某些地方值得再三咀嚼
因此我很難直接說這本小說好還是不好
但無庸置疑的,這是一本經典
我決定在正式進入評論之前,先稍微介紹一下兩個推理小說的派別
或許有人注意到了,這一本的類型我列為「社會派推理」
在這邊會介紹「本格派」與「社會派」的差別
「本格派(古典派)」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推理小說模式,
很厲害的名偵探,很詭異的兇殺案,最後在詭譎的氣氛中伸出食指「兇手就是你!」
大家熟知的金田一耕助、白羅就是本格派很好的代表,所謂的安樂椅偵探也很容易在本格派中出現
當讀者閱讀本格派作品時,享受的是作者所設計的詭計
甚至是與小說中的偵探互相角力,看看是否能夠在小說結束前搶先一步猜出兇手是誰
「社會派」的重點不著重於謎題的設計,而是希望在案件之外加入更多的社會描寫,
因此社會派的創作背景格外重要。
倘若我們以本格派的心情去閱讀社會派的作品,很容易會大失所望
而社會派的經典作品,就是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砂之器」
老實說,我是第一次閱讀社會派的作品
選擇這一本經典作品作為入門踏板,因此閱讀完畢以後,我不斷思索為什麼「砂之器」能夠成為經典
進一步閱讀完網路上其他網友的心得分享,才又對這部作品多了幾分認識
---進入正題了,會有雷喔---
首先,這書名就像天龍八部一樣,讓大部分的人看不懂
砂之器,這書名所取的是「砂所作成的器皿(有一說法是砂所作成的城堡),非常容易損壞」這個含意
我在看小說時,一直再找,松本清張到底想要說對我們說什麼?
砂之器的含意到底藏在書中的哪個角落
------以下是劇情簡介------
小說的開頭,是兩個操著日本東北腔的男子在酒店喝酒
當晚,其中一名男子被發現臉被砸爛,陳屍於鐵軌之上,很明顯是想要等火車開過,將屍體輾爛無法指認
書中的主角是 「今西榮太郎」 ,是一名刑警
死者名為三木謙一,警方原本以為死者在過去一定得罪了什麼人,因此遭到仇殺
但是今西榮太郎好不容易挖掘出死者的過去,發現得卻是如聖人般的性格
三木謙一過去是個急公好義的刑警,認識他的人,都對他讚譽有加
因此案情一度陷入膠著
後來,由一連串的巧合安排(人工斧鑿痕跡太深),終於發現兇手是當紅音樂家 「和賀英良」
和賀英良小時候,被患有痲瘋病的父親攜帶前往死者三木謙一還是刑警時的村子
三木謙一非常好心的將父親隔離,甚至是認養當時年紀還小的和賀英良作為養子
但是和賀英良不想要被冠上「痲瘋病患之子」而逃離該村
將原來的名字換掉,以和賀英良的名字苦讀音樂,繼而成名
並且與政界大老的女兒有了婚約,他不希望「痲瘋病患之子」毀了他現在的名望與聲譽
因此當三木謙一前來與他相認時,和賀英良決定痛下殺手
-----劇情結束-----
整本書讀起來讓我體悟最深的是1960年的日本,警方辦案非常辛苦的,光是沒有網路這一點就夠嗆了
主角今西榮太郎為了辦案,幾乎跑遍了半個日本,書中提到非常多我不熟悉的日本地名
我對於各個地理位置並不熟悉,但是我看到「這趟火車大概要22個小時吧」這些句子
我也只能苦笑以對
讓我印象深刻的橋段是,今西榮太郎為了調查死者三木謙一為什麼去了同一家電影院看了兩次電影
到處請調電影膠卷帶,還有預告片的帶子,甚至請電影院為了他一人的辦案目的,整個戲院只讓他一人使用
看到這邊,我心中只浮現一個單字, Youtube
當下的我覺得很可恥
整本小說就在辦案難度重重,到處東奔西跑的情況下,終於水落石出
厚厚的五百多頁,被我用幾行字就簡介完了,大家可以想像小說中的警方辦案到底跑了多少冤枉路
現在我們再拉回正題,「砂之器」到底要說的是什麼?
我們看看和賀英良的殺人動機,他不希望自己的不堪過去毀了目前的成就
一開始我很天真也很不屑的認為「痲瘋病患之子又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這麼小題大作未免也太誇張」
但事後閱讀相關心得才知道,或許這是日本當時對弱勢族群的一種歧視
這種歧視強烈到和賀英良不得不處理
或許身處即將邁入2011的我們,能夠平等看待「痲瘋病患之子」,但是1960年代的人並沒有辦法
想到這邊我對和賀英良的看法從不屑轉變成同情
或許砂之器所說的,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再群眾的偏見之前,脆弱得宛如砂之器一般
也或許砂之器所說得,是一個人再面臨社會壓力時,很容易被逼迫臨界點,做出殺人這種舉動
事實上,小說中還有其他命案出現,最值得一提的是「田所佐知子」之死
田所佐知子的職業為酒家女,是媒體新寵兒也是文化評論家「關川雄介」的女友
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寫關川雄介是如何極力的隱藏這位「上不了檯面」的女友
除了進出佐知子住處格外小心以外,只要佐知子的室友稍微發現關川雄介進出的痕跡
關川馬上就會逼迫佐知子搬家,約會時也總是偷偷摸摸的
突然,佐知子懷孕了,關川雄介表面上答應佐知子生下孩子,事實上暗地裡計畫將孩子流掉
但,為了將佐知子的孩子流掉,意外導致佐知子的死亡
如同一開始我不屑於和賀英良的動機,我本來對關川雄介也抱有很深的偏見
但是當我對和賀英良改觀之際,我再回頭看看關川雄介,忽然間我也能夠體諒他了
儘管殺人這種偏激行為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但是關川與和賀的確背負著莫大的群眾壓力
這使得他們變成檯面上與檯面下的人格分裂,起碼關川是這樣
檯面上他意氣風發,在報紙上不時發表犀利言論,凡是有不滿之處絕對直言不諱
但檯面下與女友相會時,卻是偷雞摸狗的狼狽樣
原來,一個人的原則這麼容易被打破
書中描寫關川雄介的篇幅遠大於和賀英良
一度塑造出關川才是兇手的假象
因此真相大白時,讀者對於和賀英良的動機有很大的詮釋空間
和賀英良殺人時的動機決定了砂之器是否能夠成為經典
和賀英良對三木謙一痛下殺手時,是社會壓力逼迫他殺人,並非出於他個人意願
殺死三木謙一與田所佐知子的真正兇手並非和賀英良與關川雄介,而是社會大眾
-----結語-----
如果讀者以本格派的心態來讀這本小說,失望是不可避免的
動機可能太過薄弱,殺人手法太過唬爛(用高科技的電子音效產生高頻率聲波,導致心臟麻痹)
大部分的推理都只是今西榮太郎的推測,就謎題結構而言,絕對不夠縝密
擔心過去的經歷會導致身敗名裂因此而殺人,這種動機也看過不少次
或許砂之器開了這種動機的先例,這我不得而知
但,為什麼我讀完砂之器之後,我很難讓自己停止思考?
或許,我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一本「經典」,因此一定有他過人之處
所以我才逼自己去思考,想要找出其過人之處
我上面的一大串心得也可能是我想太多,強加附會的心得
但是,我很享受
當我發現和賀英良殺死三木謙一,心中有萬般無奈
當我發現關川雄介也有他可憐之處,或許他真的深愛佐知子
我很享受這些發現
或許松本清張留給我們的這些詮釋空間才是砂之器經典之處
如果我的解讀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起碼我很滿意
偵探小說果然可以不只是偵探小說
領教了,松本先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最近都沒有遊戲文了
開始走向電影和文學經典了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