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鬼扯] 血拚之後,花了多少錢其實不是重點 Steam購物心得



我的Steam帳號在2004年就建立了,那時是因為帶了一款Half Life2回家所以註冊了現在的帳號,當時的我從來沒想到我會在Steam平台上購買遊戲,而現在,我在Steam上顯示的遊戲數量為46款,這樣的數量跟其他人比絕對不算多,但考慮到遊戲的盜版風氣如此盛行,擁有46款正版遊戲是可以拿出來說說嘴的但這個帳號從04年就已經存在,至今9年的時間平均算下去,一年購買五款左右,乍看之下其實還好,但平均數字並不能夠反映真實情況。事實是,46款裡面有35款是在過去的12小時內密集購買的。接下來你會想問我花了多少錢?

總計約760台幣左右。因為其中還有美金與英鎊的匯率問題,所以760只是個估算值,但相去不遠。台幣760買到35款遊戲,平均起來一款21塊左右,就算我到3C賣場裡面翻那一堆看起來像垃圾的老遊戲堆裡尋寶,每款少說也有百元之譜,更別提遊戲的質量有很大的差距,我購買的遊戲中有Saint Row: The Third(黑街聖徒3)DeadIsland(死亡之島)這些近幾年的3A級大作,更不乏其他頗有名氣的遊戲例如Frozen Synapse, Tropico 3等等。

這聽起來很爽,用極度便宜的價格買到許多頗有品質的遊戲(用21塊台幣買到死亡之島!!),但其實這樣的消費行為讓我非常驚恐,儘管消費的過程非常爽快,但大家都知道玩遊戲非常耗時間,以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射擊遊戲來說,我的經驗是動輒15小時以上,很顯然如果我繼續這樣買下去,我消化遊戲的速度絕對跟不上購買的速度。

而這樣的惶恐不只出現在我身上,Reddit上有個玩家他在Steam上面有超過五百款遊戲,而其中有兩百多款他根本沒玩過。於是他決定要把這些遊戲玩過一次。



這不是只有[玩]這麼簡單而已,而是[怎麼玩]他發現如果每款遊戲低估一點來算,五小時能玩完,那麼他剩餘的250款遊戲總計要1250小時才玩的完,以一個禮拜八小時的遊戲時間來算,需要156個禮拜才能把庫存清空,而這需要超過三年的時間,就算把時間拉長到一個禮拜20小時,也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而一個禮拜二十小時,已經可以去兼一份差了,這還是用每一款遊戲5個小時就能破關來計算,而你我都知道能5小時破關的遊戲絕對不多

後來這位玩家自己找出一套規則將剩餘的250套遊戲給消化掉了(),而他領悟到,當我們要買一款遊戲時,不能夠只看討論區中大家的評語,因為不管多冷門的遊戲都一定有他的支持者(除非是款糞作),如果我們在猶豫要不要購買一款遊戲時以討論區的評語來作為是否購買的依據,我們很容易因為此遊戲的愛好者所給予的正面評價而進行購買。

所以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別人怎麼說,而是這款遊戲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這是一位玩家在Steam上花了1516.36美元,且玩過的遊戲超過五百款以上,所得到的心得。

但我發現我沒有辦法把這句話放在心坎裡,而理由很簡單,就跟女人買衣服買鞋子買包包時,心中出現的OS如出一轍:它們每一個都不一樣,如果我要用的時候就用得到。

就像我搞不懂米白色的鞋子跟銀白色的鞋子有甚麼不一樣,很多女生可能也不懂CSHalf Life有甚麼不同。正因為它們不一樣,所以我需要龐大的庫存來滿足我在未來時突然想玩某款遊戲的需求,而我相信那些會買同款式但不同顏色服裝的女生們最懂這一點了,有時候遊戲庫(衣櫃)裡就是少了這麼一套。

當我發現我的購買行為其背後的動機其實跟我一直視為膚淺的購買行為幾乎一模一樣時,我心情好複雜,我不知道該欣然接受這樣的購物動機,還是我必須制止自己的購物行為。但很顯然的後者非常有難度,因為在打這篇文章前五分鐘,我又花了0.66英鎊(約台幣36)買了三款遊戲,我想我還會繼續享受這樣的購物快感好一陣子。


:
該玩家最後採取的方式是強迫自己在每款遊戲中遊玩一小時,在這一小時中他不是指有玩遊戲而已,包含上網爬攻略與心得,在一小時內完全投入一款遊戲中,嘗試著了解這款遊戲,如果這款遊戲他玩不下去,一小時候他就會退出,如果他覺得不錯,他就會繼續玩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