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遊戲] 陰屍路:第二季 - The Walking Dead: Season 2



The Walkind Dead這個Title從漫畫改編成影集和電玩後,在這三個領域都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可說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喪屍題材了。當然,我要講的是電玩上的表現。

我對於第一季的表現,是抱持正面態度的。因為每當我們想到以喪屍為題材的遊戲,腦中浮現的總是如惡靈古堡或死亡復甦這種以砍殺為主的遊戲方式,陰屍路顯然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角度來探討喪屍這個題材,而且也與原作想表達的精神緊密結合。

在第一季獲得廣大的成功之後,第二季的表現如何?

差強人意會是我的答案。概括來說,有瑕不掩瑜,遊戲時我也沉浸其中,享受劇情給我的兩難與糾結,但整體而言不如第一季亮眼。


首先,玩家們都知道,第二季的操控角色轉移到小女孩Clementine身上,當我知道此消息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期待TELLTALE會從甚麼樣的角度切入遊戲劇情,而且還是從一個小女孩的角度;憂的是,我擔心在遊戲進行中,製作團隊會礙於小女孩的身分,而迴避了諸如罵髒話、對人開槍...等對話與行動選項。幸好,TELLTALE沒有多加限制,Clementine能做的選擇就宛如Lee一樣,像個成人,甚至在某些時候,從Clementine的角度去做些成人的行動,會更凸顯該行為的殘酷與無情,這樣的反差是我意料之外的驚喜。Clementine做為主角的設定,還給了我另一個驚喜,但不是好的那一面。

由於主角是一位小女孩,這意味著劇情的走向是被一位小女孩所決定。當幾位大人在爭吵時,往往會因為一個小女生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大人的爭執,而決定接下來該如何行動。當然,我並不是歧視小孩,但這種情形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發生,更何況是在生死交關的喪屍末日中,我實在難以想像一群大人會乖乖聽從一位小女孩的意見,甚至在許多時候,大人們的屁股穩穩地坐在椅子上,探勘環境的危險任務卻交給Clementine去做,這些安排往往將我抽離劇情,讓我意識到我自己正在玩遊戲。


劇情方面,第一季第二章的農場,第四、五章中Lee的遭遇都讓人印象深刻。相較之下,第二季中的亮點較少,雖然團體內不時出現的衝突,要求玩家選邊站的壓力設計仍保留了下來,有些角色的死亡也讓人揪心,但劇情上幾乎沒有可隨手拈來的記憶點。

但這不代表第二季在劇情上毫無進步之處,最值得嘉許的,是結尾時的重要抉擇看起來真的有影響玩家在第三季開始時的劇情走向。會這麼說,是因為第一季的劇情中,有許多「假選項」在遊戲中,雖然玩家能夠暫時決定此時的劇情該如何發展,但終究會在編劇人員的安排下,每一個分支劇情都會殊途同歸,我們可以斷定的說,第一季的《陰屍路》儘管在劇情上有許多分歧點,但仍然是單一結局的遊戲。

但第二季不同了,雖然遊戲進行中仍有許多「假選項」,但遊戲終盤的抉擇,使玩家走向截然不同的劇情。這讓我十分訝異,如果第三季中不想辦法將這兩條截然不同的劇情結合,劇情上的設計將十分龐大。身為玩家,當然樂見其成,最好是第二季的結局選擇可以讓不同玩家在第三季玩到完全不同的劇情,但同時也擔心這樣的製作將使得劇情品質下降。TELLTALE就連在遊戲結束以後,也丟了一個兩難問題給我

除了劇情上的小瑕疵外,遊戲中也加入了許多QTE,我不反對適量的QTE,這能讓玩家融入遊戲中的角色,但第二季的QTE顯然比第一季多出許多。嚴格來說,我並不是討厭QTE,儘管設計不當的QTE容易讓人感到無趣,但我更厭惡的是QTE帶來的GAME OVER



我很喜歡暴雨殺機的QTE設計,除了成功融入遊戲的節奏與情節外,玩家就算QTE失敗,也不會GAME OVER。但《陰屍路》的QTE若控制失敗,往往會導致主角死亡,這讓我無法接受,因為《陰屍路》是一款以劇情推進為主的遊戲,遊戲的進行應該倚靠玩家對劇情的抉擇,而非QTE所仰賴的靈敏反應,如果我要玩一款要求反應夠快的遊戲,我會直接去玩Hotline Miami或洛克人。我並不是要求這些QTE完全不能出現,但在第二季中出現的頻率有點過高,雖然這些QTE並不難,但正因毫無挑戰性,更顯得這些QTE的無趣與冗長。

但以上所提的缺點都並不嚴重,遊戲過程中的我是愉快的。而且劇情的亮點雖然不多,但尾盤時仍成功讓我感動落淚,算是有拉到尾盤了。如果你喜歡第一季,那麼第二季你也不該錯過,在此推薦給喜歡陰屍路》遊戲的朋友們。

沒有留言: